本期內容 | 人物專訪 | 分享園地 | 活動報報 | 網站巡禮 | |
人物專訪 |
文◎金孜庭 |
|
姓名:陳湘寧
性別:女
星座:魔羯座
學歷: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94級 (2005) 畢業
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2010年畢業
現職:林務局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 環境教育專案教師
興趣:閱讀、戶外活動
經歷:1998/09-2001/06 高中童軍團
2001/09-2002/06 救國團中國青年服務社(嚕啦啦)
2007/07-08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實習生
2008/07-08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專案助理
2008/09-2009/12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助理教師
|
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進入幼教系?
小學到高中時期,受到野外經驗及自然老師的影響,讓我對環境問題相當關切,所以從小就希望能當老師,把保護環境的理念告訴大家。大學選填志願時,因為又比較偏愛年齡較小的小孩,所以因緣際會的進入了市北幼教系。
請簡述在幼教系求學生涯,印象最深刻的老師、受用的課程及生活事件
印象深刻的老師是幸曼玲老師,她有一種謙虛的特質,又很能鼓勵學生,當時是我們獨立研究的指導老師。還記得當時我們做得並不好,但老師卻沒有責備我們,反而不斷用引導的方式讓我們去思考「研究」的意義,她讓我覺得研究是很有趣的,也因此激起我想考研究所的動力。另一位是盧雯月老師,她是我們獨立研究的評論老師,還記得我們發表時,她十分嚴厲的評論,當下給我很大的震撼,雖然挫折,卻也讓我反省到研究這件事情的確要很謹慎、小心,且需要用科學的方式去執行。事後我們都很感謝她,因為她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。這兩位老師在我之後在研究所唸書時,都具有很大的啟發。此外,我很肯定在幼教系所學的教育研究法課程,當時任教的老師是蕭美華老師,她也影響我很深。她曾說過,會讓一個人漂亮的原因,不是因為他會打扮,而是他的內涵。她常常鼓勵我們多唸書,希望我們從內而外美出來。
另外,因為我現在的工作比較特別,不像學校教育那般制式,教學很有彈性。所以我現在常會回去翻我大學上課的筆記,例如兒童遊戲,讓我知道小孩不僅能從遊戲中得到快樂,也能從中學習,這樣的觀點對我現在的工作而言很有幫助。還有幼兒戲劇,這門課會讓人產生創意,也讓我更勇於面對大眾,懂得運用聲音表情、肢體動作,來與他人溝通或吸引學生注意。此外,自然教材教法的課程相當有趣,學習各種有趣的主題,有的是天氣、星象,有的是狗,或是種花等等,相當多元,讓我在設計新活動或發想新課程的時候,激發更多想法,開啟更寬廣的視野。
在幼教求學生涯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社團,我參加的是救國團(嚕啦啦),主要是在寒暑假或平日去服務小朋友。這社團讓我發現戶外活動是非常有趣,且深具挑戰性的事情,且能融入對環境的關切,埋下了想要在戶外工作的種子。此外,社團經驗也讓我學到,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也要把它做到最好。當做到最好的時候,它的整體效果就出來了。而我也很享受大家一起努力,團體合作的感覺。即使你出了什麼問題,也會有一個團體跟你一起扛、一起面對,我覺得這樣的感覺很重要,因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,無法單打獨鬥,所以一定要有夥伴相互支持。
在畢業之前有預想將來做什麼工作嗎
我在大三的時候去幼稚園實習,大四的時候去國小實習。經過兩個實習後,我發現我的個性比較不適合待在正規學校教育體系,因為在執行上有時會受到太多限制。像是國小實習時,曾和夥伴一起努力設計數學課程,想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生活中的”體積”,但班級的導師卻說這些活潑的課程會影響課程的進度,要求我們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,我和夥伴被潑了一桶冷水。且之後發現,即使按照步驟教學,最終仍在趕課。這樣的教學是一直在訓練學生的技能,讓學生覺得沒有樂趣、不想上學。當下我發覺,這不是我想要的。雖然幼稚園的教育比國小彈性許多,但也因為我個性較沒耐性的關係,所以大四時我就放棄了大五實習。我知道學校教育很重要,但可以給適合走學校教育這一行的人去做,而我的個性比較不適合,所以決定走非正規的教育,當個教室外的老師。
剛好因緣際會之下,我在自然科學系的老師口中得知環境教育這間研究所。我想,環境教育跟我想要做的事情很符合,可以去嘗試念念看,也希望從中接觸到非正規教育的工作,所以我就報考,也順利進了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。
畢業後工作的歷程及甘苦談
在我念碩一時,林務局剛好要在全台灣推動八個自然教育中心,而我參與了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營隊活動規劃的團隊,在森林裡推廣環境教育及自然教育,接著擔任實習生的角色,後來東眼山有徵選環境教育專案教師的機會,我便放下都市的繁華,穿著羽絨衣及「狗鐵絲」,到森林裡工作去了。
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森林環境中推廣環境教育,開放學校單位申請戶外教學,我們就負責帶領一整天的教學活動,包括環境解說及主要課程。另外,也會辦理教師研習,或一般大眾主題活動、兒童營隊等。工作內容比較彈性,活動內容也會依照對象的年齡進行調整。其實,這工作比較挑戰的部份就是要設計課程,因為我們跟學校老師不同,沒有標準的教師手冊可以參考,但這也是最有趣的部份,想教什麼就教什麼,想怎麼教就怎麼教。沒有進度也不用考試,用各種多元的方法評估學生學到什麼。
然而,這工作讓我學到最多的是人際關係,因為我們是星期一到五都住在山上,要和同事朝夕相處,使得人際關係的經營變得很重要。而工作較困難的部份,是在帶領學生的自我成長或團隊溝通方面。雖然我們從事環境教育工作,但若一個孩子不懂得尊重自己或與他人相處,如何能要求他尊重自然環境、與自然和平共處?所以,我們同樣重視學生的品格教育。但因為我們只接觸學生短短的時間,角色不是學校的導師或電視台的姊姊,我們要當學校導師和電視台姊姊之間的角色,所以面對學生品格、人際處理的問題時,這部份比較難拿捏。雖然在營隊三天兩夜的過程中,還是有可能改變學生,但改變的歷程是十分的困難,要學習去尊重學生,去傾聽他的聲音,而且要認真的面對每個學生,這是十分不容易的。但即使困難,我們還是要認真的面對每個學生。因為,說不定就是你改變了他的生命,說不定你這輩子只會遇到他一次,所以,我們都會告訴自己,要好好用心對待遇到的每個小孩。
你認為幼教系畢業生在工作職場上的優勢與劣勢為何?
以我的工作場合來說,幼教系有個很大的優勢是活潑度夠,在面對人群基本上是沒問題的,比較不會害怕。即使難免會害怕,但也會掩飾起來。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、創造力。另外,幼教系的課程也很多元,課程的刺激是其他系比較沒有的,這些部份是較大的優勢。至於劣勢的部份是,當我們在執行一個活動的時候,都沒有問題,但以整體或遠景來看,例如整體企劃或經營管理等方面,需要更多寬廣的思維時,這方面的能力比較缺乏。此外,幼教系課程雖多元,但卻可能造成「樣樣會但沒一樣精」,在專業的部分可能容易受到他人質疑。
對幼教系有什麼建議?
基於上述提到的劣勢,所以我建議在大三的時候,請學生寫一份修課計畫。經過大一、大二的課程之後,了解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領域,再根據修課計畫,精進這個的部份,可以跟導師討論,也可以到其他學校去修習相關課程。這樣的作法比較能將自己的專長加以發揮,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職前專業成長。
給學弟妹的勉勵與建議
我們的幼教系是個很棒的吃到飽餐廳,課程就像buffet菜色多元。但在兩個小時的有限時間裡,你的選擇是每一道菜都瘋狂塞進肚子裡,卻渾然不知其味,或是挑選你最愛的幾道菜餚細細品嘗,讓這深層的經驗豐富你的生命?擁有十八般武藝並沒有什麼了不起,就像雜耍團一樣令人過目即忘;重要的是,你讓人眼睛一亮的獨門功夫是什麼呢?選擇一兩個有興趣的領域,盡情投入、努力學習,下一個發光發亮的人,就會是你。
|
|
分享園地 |
文◎幸曼玲(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兼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主任) |
適用於全科學習的學習策略
高年級適用學科學習 中年級從閱讀簡單應用開始
「為什麼孩子讀書會讀得這麼辛苦?」「為什麼孩子明明都花時間準備功課,但就是沒什麼成效?」問題可能出在沒有「有效的學習策略」!一直以來,無論課本或老師教學都沒有教導孩子學習策略,大多數孩子只好死背、硬背、通通背起來,而「心智圖法是一種學習策略,適用各科學習,可以幫助大腦組織資訊,功效就是『迫使』孩子去比較、找關係,而這就是『思考力』!」。
把大腦記憶量升級加倍
人的大腦有記憶容量的限制,即「7±2」,如果資訊是零散、沒有關聯性,大腦最多只能記得7加減2的量;如果將資訊有意義的歸類、分組,則大腦可以記住7加減2組的訊息。舉例來說,「全球暖化的原因」可能有上百種,如果只是一項一項單獨地記憶,大腦只能記得9項原因,若將之分成9類,每類中包含9項原因,則大腦最多可以記住81個原因。這就是為什麼面對再複雜、廣泛的內容,運用心智圖法也能有效學習。
心智圖一開始是被應用在自然科學領域,因為科學裡面有很多抽象概念,透過心智圖可以釐清概念之間的關係。不過,也因為完成心智圖的過程需要透過「比較」、「找關係」、「抓重點」,需要一定理解力,就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,小學高年級學生較適合使用這個學習方法,到了國中階段會更需要這個學習策略。
對於中年級小學生,建議可以先從生活中簡單的事物開始練習應用這個方法,例如閱讀課外書時,將內容以心智圖呈現。一般孩子看完一篇文章,可以指出各別段落的重點,但忘記比較各段落之間的關係,心智圖法迫使孩子大腦練習「連結」,統整意義。
心智圖若不是自己產出 就沒意義
若是由父母教導孩子應用心智圖,就需要很謹慎。因為家長不一定了解孩子的學習困境,若淪為強加孩子學習,只會造成孩子反感的負面效應;若孩子有意願學,不妨從簡單著手,每次討論只要解決一張心智圖中「一條線」涉及的重點就可以。另外,心智圖並沒有標準答案,每個人想法不同,畫出來的也會不一樣,所以,一定要自己產出心智圖,迫使自己去經歷「比較、找關係、找重點」的過程,不然就沒意義,也只是把原本背課本、背參考書,改為背別人的心智圖而已。
註:本文修改自http://pchomekids.pixnet.net/blog/post/30460276
|
|
活動報報 |
資料收集◎賴怡伶 |
『一步一腳印 追蹤碳足跡』 親子闖關活動
近來全球暖化議題風潮興起,「節能減碳」成為本世紀各國需要面對與解決的重要議題。為增進大眾對能源與環境之重視,加強民眾對「碳足跡」的環保意識,本館舉辦『一步一腳印 追蹤碳足跡』親子闖關活動,透過競賽活動的參與,使民眾認識「碳足跡」的發展以及「碳足跡」對地球的重要性,並朝向「一人一天減少一公斤碳足跡」的目標前進,力行為下一代留下純淨的地球。活動時間:99年3月28日,早上10:00~11:30及下午1:30~3:00兩個場次。活動地點: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北館一樓長廊。
...詳見
|
虎報平安特展
展覽地點:國立臺灣博物館主館 二樓迴廊。展覽時間:2010/2/6~2010/5/9。
...詳見
|
2010昆蟲數位典藏展
利用平面文字、圖片、標本展示與多媒體的影音設備與器材,將數位典藏計畫目標、應用與成果,以互動的方式,設計「數位昆蟲童話世界」特展,讓參觀民眾親身參與體驗,結合昆蟲3D 影像物件數位模型、線上昆蟲學知識查詢及動畫賞析,各式加值商品的展示,能讓國人更了解數位典藏的意義與價值。展出地點: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。展覽時間:2010/2/6~2010/6/20。
...詳見
|
|
|
文◎蔡佩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