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.05.15 第15期
發 行:臺北市立教育大學
    幼兒教育學系
發行人:金瑞芝
主 編:蔡佩璇
 本期內容 | 人物專訪 | 分享園地 | 活動報報 | 網站巡禮 |
人物專訪
文◎金孜庭 

人物專訪照片_謝慧穎

姓名:謝慧穎
性別:女
星座:處女座
學歷: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97級(2008)畢業
現職:桃園縣中壢市新明國小學前特教教師
興趣:看電影
經歷:2008.08~2009.01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國小幼稚園學前特教班 實習老師
   2008.02~2009.06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國小特教班 課後照顧老師
   2009.08~至今 桃園縣中壢市新明國小學前特教教師

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進入幼教系?
  在高中的時候我其實是念理組,在高中畢業選填志願時,發現自己的成績沒有辦法到公立的生物科技相關的系,所以就選擇另一個自己很喜歡的幼教領域。在選填志願時,聽說市北幼教最好,就以市北幼教為第一志願進入了這間學校。自從進了幼教系,才想起自己幼稚園的心願就是要當一位幼稚園老師。除了自己的夢想是當老師之外,我也非常喜歡小孩,和親戚一同出遊時常被指派去照顧小孩,而小孩也都蠻喜歡我的。

在幼教系求學生涯裡,哪些課程最另你感到受用?面對眾多的課業您如何準備呢?
  我很喜歡英熙老師一系列輔導的課程,包括同理心、鼓勵、行為改變技術等等,從中學習到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技巧,像現在在職場上,面對與家長的溝通及和同事的互動,讓我更能更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,並且瞭解他們的需求。我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性,尤其在特殊幼兒的家長身上,同理家長的心情,在他們有煩惱時給予支持和關懷。而鼓勵則是對幼兒來很重要,可以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柔和一點,不會這麼僵硬。另外,英熙老師帶領我參與許多課外的服務活動也啟發我對特教的興趣,是讓我進入特教領域的關鍵點。像是到台大醫院當病童服務的志工,在陪伴病童和家長時,應用幼教的課程設計,學習到面對到不同群體時,要適時的調整課程。還有靈糧堂舉辦的身心障礙者喜樂飛揚夏令營,讓我有更多接觸特殊學生的機會和學習。在參加過這麼多活動之後,讓我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,付出的回饋受到重視,更從中肯定了自己,也因此奠定我進入了特教領域的意願。
  盧雯月老師教導的實習課、兒童遊戲和行為觀察的課程也很扎實。這些課程讓我接觸和觀察到很多一般幼兒,瞭解他們的發展之後,回過來看特殊生的發展,就可以清楚的比較他們的不同,讓我發現特殊生的需求和他們應提昇的能力,並進一步的幫助他們。
  另外,我很喜歡系上外聘的特教老師,張雯婷老師和蘇祐萩老師。雖然在課堂上老師對我們要求很嚴格,但我從中學到很多特殊幼兒的生理發展和教學設計,並且在課程中老師也安排我們去學前特教班當志工,觀察老師如何對帶特殊生。現在回想起來,這些都是很好的見習機會,我都有從中學到東西,收穫很多,對於現在的工作也很有幫助。
  在準備學校課業部份。我認為時間分配很重要,在清楚期末有很多報告和考試的時候,就可以事前先完成一些或提早準備考試,不要等到最後全部集在一起累死自己。此外,認真上課也很重要,除了吸收知識外,系上報告比較多,專心上課也較能抓到老師要求的重點,做起報告或準備考試也比較得心應手。

在畢業之前有預想將來做什麼工作嗎?有做什麼準備呢?
  畢業前就想著兩條路,當幼教老師或是當學前特教老師。在實習結束後,我有去之前實習托兒所教師自己開設的嬰幼兒教室工作。小孩只有五個,兩個老師教簡單的活動和生活自理的技巧。我蠻喜歡那裡單純開放的環境,我和老師的教學理念也相近,老師也很希望我跟他一起經營這間教室。我心裡很掙扎,因為我在普幼過得很好,特幼我也很喜歡,但之後因為家人的支持與建議,我還是決定要給自己一個機會,先去試試看教甄,畢竟公職是比較穩定的工作,加上比起幼教,學前特教的競爭較容易一些,因此就開始準備學前特幼甄試。
  在實習結束後,我參加了由特教系同學組織的教甄讀書會。帶領我們實習的特教系教授很好,額外花了很多時間幫想考教甄的人練習試教,還請常常出現在教甄當評審的老師們指導我們口試和試教,並且給我們建議,這部份對我來說幫助很大。雖然特教系的試教練習是比較偏重國小部份,但我們幾個想考特幼的同學有再找時間自己練習,互相觀摩。我們也找了實習學校很有經驗的老師幫我們看試教,給我們一些實務上的建議和調整,這對教甄的準備非常有幫助。在實習結束後,我也時常到實習的學校去會去和幼兒接觸,所以在試教的時候,可以展現出自然的教學態度和師生互動給教甄評審看,也可以請就在這樣的情形下,很幸運的第一次就考上桃園縣學前特教教甄。

畢業後工作的歷程,曾遇到什麼困難?有何感想
  其實在進入工作前一兩個月很不能適應,除了自己在外租房子,覺得孤單外。面對的特殊生狀況也和之前實習的狀況不一樣。例如之前遇到的學生狀況比較輕,也都能用口語表達。但現在班上的特殊生較無口語表達,因此許多事情都需要親身帶著他們做,這較花費較多體力與精神。另外台北市的特幼一週只有兩個全天,而桃園縣則是都全天,因此跟之前比較起來,缺少較多的時間準備課程和撰寫教學日誌,只能利用下班時間備課,比較辛苦。不過幸運地是遇到不錯的同事,和我的年紀相近,相處溝通方面也都能彼此尊重,教育理念也很近,也很照顧我,所以現在已經能適應目前的生活。
  其實看到小孩慢慢在進步,會是很感動的事情,會覺得一切辛苦總算有了代價。像上學期會打人、咬人的小孩這學期幾乎不會有這樣的行為。還有一位幼兒他上學期是幾乎不進食的,上學期我們都要盡力的塞飯給他,一定要用力氣和他搏鬥,他才願意嘗試吃一些不同的食物,但他現在已經可以進步到自己吃完拌著肉鬆和青菜的飯,讓我們十分地欣慰。我曾經看過一篇研究報告,顯示特殊兒的機率就是這麼多,正常人可以換個心態看,是他們代替我們承受這些本來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。這也鼓勵著我,在特教這領域更加堅持,並對特殊兒有更多的付出與關愛。

對幼教系有什麼建議?
  因為自己對於特教系所組織的教甄讀書會受益良多,所以也建議系上可以幫助要考教甄的人組一個讀書會。除了可以請教師協助進行口試和試教的演練,也可以讓學生彼此間相互練習與討論,如果系上為同學辦理相關準備活動,有意參加教甄的同學應該要珍惜並踴躍參加。
  另外,針對學前特教的部份,建議系上的課程可以再增加。因為在普通班裡,也一定會遇到融合生。普通幼教老師,也需要增加特教的理論與實務的部份。也建議特幼學程可以在幼教系裡設立。因為在特教系上課,學習大多是在國小的部份,針對幼稚園的部份是比較少的,學前特教這塊很容易被忽略,這是很可惜的部份。
  還有,如果有可能,建議系上選修課可以多一點,當然學生自己本身也要多選課。在大一的時候都接觸,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。這不但能確立自己的方向,也可以選到自己想修的課程,為自己的將來做規劃。

給學弟妹的勉勵與建議
  鼓勵學弟妹一句話,「擇其所愛,愛其所選」。我覺得興趣很重要的,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會讓自己開心的付出,也比較不會容易倦怠。在確立目標之後,就要勇往直前,而不是停在那空想,要真的做才有機會夢想成真,實現理想。


分享園地
文◎幸曼玲(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兼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主任) 

上帝叫我帶蝸牛去散步

  在幼教實務現場多年,我越來越慶幸自己進了幼教界;因為原本依著社會既定的標準,一路往前衝的我,透過和孩子的相處,我才真確的體認到什麼是接納,什麼叫包容,怎樣才是尊重。

  其實,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明珠,在腳邊閃閃發光,就看身邊的人有沒有足夠的眼光。可惜的是,一般人卻不自覺的自以為是。自以為是的以為孩子不懂,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都對,自以為是的修正孩子的想法,自以為是的加速孩子成長的步調。可是,卻沒有人提醒大人自己,為什麼妳/你的作法就好?為什麼妳/你長大的方式就該是別人長大的方式?為什麼?為什麼?….

  與幼兒相處的經驗連帶影響到我面對指導研究生的態度和方法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,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故事讓我有著不同的思考----上帝叫我帶蝸牛去散步。然而,上帝為什麼要我帶蝸牛去散步?我比較倒楣嗎?我比較好說話嗎?在生氣無奈之餘,我回頭省思我的解釋方式;我再次檢視他/她的思考方式。過程中,我聞到了花香,聽到了鳥語,更重要的是我由衷的喜悅;喜悅他/她的成長,也喜悅我的突破。原來,原來,上帝真正的用意是----委屈蝸牛帶我去散步。

  「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」看似簡單卻振聾啟瞶、發人深省。

註:本文修改自「十人十色的小青蛙-理解需要特別對待的孩子們」一書之推薦序

  

活動報報
資料收集◎賴怡伶

幫地求安太歲 看紙風車 救白海豚
時間:2010年5月23日(星期日)下午2點20分準時開演,現場不劃位,務請提早入場,地點:台大綜合體育館。節目內容:1.紙風車劇團—「武松打虎」、2. 胡德夫現場演唱、3.悟善禪師的祈福活動。 ...詳見

朱銘美術館2010兒童季 123木頭人
三大主題打開五感體驗,用遊戲的方式玩藝術!。 ...詳見

講座:「性不性由你-兒童的身心發展與輔導」
時間:2010年5月30日(星期日),下午2~4時整、地點:臺北市立圖書館東園分館3樓。 ...詳見

「太陽之子~當神話傳說遇上排灣族」特展
展覽時間 2009/12/23~2010/8/29、展覽地點:國立臺灣博物館。 ...詳見


文◎蔡佩璇 

我是孩子的同學 http://blog.roodo.com/zuanmom/
在孩子的圖書館裡,母親是孩子第一本閱讀的書。別怕自己做不好母親,與孩子一起修生活成長的學分,是最美好特別的人生滋味。

【台】雨媽媽&【法】拉把拔& BéBé Tairisの台灣日記 http://blog.roodo.com/rainyrainy
記錄雨媽媽&拉把拔的心肝寶貝~超Q的台法混血兒,有對迷人大眼睛&超古錐的型男笑容。

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copyright© All rights reserved.